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课程代码:30003)模拟考试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不属于游戏社会性分类涉及的儿童行为的是()A.无所事事B.旁观C•协同游戏D.创造性游戏【解析】D本题考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帕顿主张的以游戏社会性参与水平为基础的游戏社会性分类主要涉及儿童的六种行为:(1)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2)旁观;(3)独自游戏;(4)平行游戏;(5)协同游戏;(6)合作游戏。D项属于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2.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这种行为属于()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表演游戏D.记忆游戏【解析】C本题考查表演游戏的概念。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如“灰姑娘”“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3.通过操作、摆弄玩具或材料进行的以发展肌肉动作和认知发展为主的游戏是()A.玩物游戏B.身体运动游戏C.角色游戏D.建构游戏【解析】A本题考查玩物游戏的概念。玩物游戏是通过操作、摆弄玩具或材料进行的以发展肌肉动作和认知发展为主的游戏,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要幼儿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4.幼儿真正的角色扮演行为出现在()A.2-3岁B.3岁末4岁初C.3岁D.4岁【解析】B本题考查角色扮演的出现。幼儿真正的角色扮演行为出现在3岁末4岁初。5.下列户外游戏中,能够促进幼儿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是()A.奔跑、跳跃B.全蹲走、跳远C.搭积木、穿珠D.捏橡皮泥、手指游戏【解析】A本题考查户外体育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奔跑、跳跃、攀登等动作的游戏,可以锻炼儿童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促进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B项可锻炼儿童的踝关节小肌肉群,C、D两项可发展儿童手部的小肌肉。6.强调主客观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关注幼儿园环境对于儿童的实际意义的课程观念是()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学习经验C.课程即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或教学活动D.课程即游戏【解析】B本题考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A、B、C三项是关于幼儿园课程概念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其中,“课程即学习经验”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我国幼儿园教育领域的一种课程观,它强调主客观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关注的是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人际互动的性质等)对于儿童的实际意义。7.按照我国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活动面积不少于()A.2平方米B.4平方米C.6平方米D.3平方米【解析】A本题考查游戏环境的空间密度。游戏空间的大小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和游戏中的交往行为,按照我国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活动面积不小于2平方来,户外人均活动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8.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户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A.40平方米B.60平方米C.6平方米D.4平方米【解析】B本题考查户外游戏的创设。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户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9.教师引导幼儿利用雪碧瓶做成小跨栏、梅花桩或者桌球杆等玩具,这体现了游戏环境创设的()A.适宜性原则B.趣味性原则C.多样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解析】D本题考查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原则。户外游戏环境创设上需要遵循安全性、适宜性、趣味性、多样性、经济性和可接近性六大原则。经济性原则指的是创设幼儿园户外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创设游戏环境时可根据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就体现了经济性原则。10.下列不.属.于.4-5岁幼儿身体运动技能的是()A.下楼时知道换脚,跑步更平稳了B.可以用单足跳C.知道踩踏三轮车,也知道搬动三轮车D.在投掷物体时,知道利用身体旋转所产生的力量了,也知道把重量转移到脚上了【解析】C把本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