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改共成长胡俊霞2012年春季开学后,樊城区全面进入高效课堂改革实验。这次改革以“三究四学”为模式,围绕“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评价体系构建”开展,“以生为本”,真正实现“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工作幸福,学校特色鲜明”的美好教育愿景。我从间接地接受课改培训,到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摸索课改模式,再到自己亲身参与课改实践,一路走来,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课改共成长着。走进课改——边走边学,我恍然大悟带着困惑,带着需求,小心翼翼地进行着课堂改革和课程改革。因为,我知道,只有给自己压力,才能给自己动力,才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学习新课改,去践行新课改。学校及时、科学编制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手册》首先成了我的手边书,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及时翻阅,对于不懂得地方上网解疑,与学校教师一起探讨。根据学生小组学习指导方法,我们也不惜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指导他们怎样交流,怎样记录,怎样汇报展示,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分评价。由于小组学习的新鲜性,小组长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地组织着小组学生学习,为我们“上演”了一个个感人的、欣慰的、铭刻于心的小故事,学生们逐渐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舞台的表演者,而我,我们每天都用极大的好奇心等待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根据兄弟学校的导学案模板,我们摸索、制定、实施、修改、再制定、再修改……反反复复的修订工作中,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导学案,学会了怎样科学地制定导学案。由最初的变味的问题漫卷的“教学流程”,一点一点的变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路线图”,孩子们的预习思路逐渐明朗起来,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积累,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刚开始时,我们让学生交流预习收获,汇报预习结果,过多的关注知识的检查。然而,我们在不断地课例研讨中,及时纠正了这种“合作交流”的错误,我们开始过多的关注学生对学习感受和收获的分析过程,讲台上站着的不再只有教师,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走上讲台,或扮演,或提问,或表演,我恍然大悟: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上,我想讲的问题和知识点,他们都在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向台下的学生解说着,而台下的学生也以极大的精神头和台上的同学互动着:好家伙,比我在台上还兴奋。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的讲解、群情激昂的辩论,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我第一次深刻的理解了: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深入课改——一路走来,我一路收获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我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每堂课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每个学生都有令我难忘的上佳表现,这就是我今天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在不断的接受各级各类培训中,我发现自己逐渐揭开了新课改的面纱,触摸到了她跳动的脉搏。特别是亲眼所见百花齐放的课改成果,更新了教育理念,增强了课改信心,学到了先进做法。回到学校后,我将教学中课改理念逐步延伸到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积极发动学生主动承担班级事务,实施班级管理承包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项班级事务进行承包。当然,我先不告诉他们哪些能干,而是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寻找,去发现,班里哪些地方需要管理,然后自己写申请,在学生的自主选择下,我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孩子们把写有“XX是我的责任”的小责任书张贴在自己管辖的责任区内,时时警醒自己,管理班级是我的责任。随后,我又利用班会时间,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督促他们把强烈的责任心化为平时的一言一行。当然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区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标准,为此,我利用课下时间一一指导,一一示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随时都能看到洁净的窗台,整齐的桌椅,无尘的地面有序的做操……每每此时,我的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幸福与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