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首尾呼应成就精彩课堂道真县民族中学王祥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如此,我们都较为注重课堂的引入部分,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的引入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常常还要用一定的精力来设置美好的场景、富有悬念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但课末却没有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精心准备的资源,或者说没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一堂课,特别是物理课,除了要注重课堂的引入以外,更应注重课堂小结时设计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而恰恰在引入时就有精心准备的问题,利用好课前设计的问题,课堂结构才够完整,完美的首尾呼应对课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列举我在两堂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首尾呼应”设计的运用,谈谈用“首尾呼应”成就课堂的理解。一是首尾呼应能完善课堂结构,总结课堂,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中,我设置并用PPT展示这样一个场景:“一阿姨一天早上上街买菜,发现用同样多的钱买同样价格的大白菜,量却比以往要少了许多,细心的她仔细观察了一下,除了发现卖菜人用的秤砣下面有个洞以外,没发现什么,聪明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并附带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用平常而以贴近生活的事例,吸引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还为后边要渗透德育——做人要诚实守信埋下伏笔。在学生产生疑惑、提出猜想时,教师点出要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揭穿这个秘密,由此顺其自然导入新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学会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和生活服务,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由此我在课堂的结尾重现课前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正确分析,说明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本节课的结尾,我是这样操作的:用PPT的超链接,再现课前提出的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把这个称量用的称的杠杆模型抽象出来,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把相关的力臂画出来,把画得好的用展台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成绩感,并给予评价,然后引导学生从平衡条件F1L1=F2L2来分析在秤砣下面挖一洞,是在动力和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阻力,阻力臂就增大了,由此秘密就解开了,学生就感受就会豁然开朗,在此我还进行了拓展,即我们如果在秤砣下面放一块磁铁的话,结果会怎样?学生有了前面的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就很快得出这是一个相反的结果,当然在此德育以及法制教育的渗透也就自然了。在课末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完美的表述出来,这又是一个课堂的高潮,呈现精彩的地方,这不就是首尾的完美结合吗?试想如果没有注重首尾呼应,往往在新知识学完后,安排学生做几个理论上的练习题,学生或许还沉侵在课前的场景或困惑中,一节课在钟声的响起中就遗憾的结束了,这样自然就会忽略或漏掉相关知识的拓展、德育的渗透以及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所学知识不够灵活,最多就是理论上知晓一些,难以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做到首尾呼应一体,能拓展活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在《温度计》的教学设计中,为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在引入中我设置这样的一个情景:“一夫妇在为宝宝洗澡,今天怎么下水就哭,爸爸说可能是水太烫了,可妈妈说凭我的经验,应该是水太凉了,怎么办?聪明的你如何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附带洗澡视频”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很容易想到温度计,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为了首尾呼应,在教学的末尾安排了一个培养创新、创造思维的活动: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计来初略判断洗澡水的冷热程度,有了这个情景的设置,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这个温度计的设计安排,学生所学知识也能就地进行运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我事先设计了一个较为粗糙的温度计,并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该温度计进行改进,其中一个学生就提出:如果能把该温度计改进设计成一个能漂浮在水平上的玩具,它就既可吸引宝宝,还可帮妈妈。这样所有的话题都能围绕这个场景,课堂氛围变得更浓更有趣,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