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工业化的起步》,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化的起步》选自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本单元的题目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二、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同时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学习并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中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以及从图片和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从而增强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1954年宪法使学生认识到宪法意在保障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证人民享有的权利,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我准备采用问题设置和启发引导的方法予以强化。本课的难点是1954年宪法的性质,我准备采用讲解法和分组讨论的方法予以突破。四、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初二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但理性认识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我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五、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我准备采用情景设置的方法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课本导入框中毛泽东的话,并向学生发问我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是什么时候生产出来的,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如何改善的,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一五计划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讲述:首先是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我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向学生投影《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民经济有了根本好转,但是我国工业化水平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从而引出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通过对一五计划必要性的分析过渡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向学生投影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并强调一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关于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两个方面去把握。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课本19页三幅插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让学生对一五计划的成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关于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动脑筋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出总结: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紧民主政治的建设,突出成就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引导学生阅读1954年宪法的相关条款并加以解释,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补充资料并观察《宪法》精装本和表决票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根据对宪法内容和地位的分析,让学生认识1954年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讲授完新课后,我会对本课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一五计划的实行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同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施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