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学习》教案浠水麻桥中学语文组贺啸深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散文语言学习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2)在阅读鉴赏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与创作的激情,提高其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掌握一定的语言鉴赏方法,并进行语言学习的创造活动教法学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对于文学来说,语言非常重要,只有语言具有美感,才能使一篇文章可能文质兼美,散文尤其如此。散文的语言,或清新婉约,或质朴纯真,或玄妙空灵,或华美飘逸.........她们是文学天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我们一起追随着散文名家的笔迹,走进散文语言优美醇香的世界中。2.诵读感悟(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诵读体会:在面对语言风格迥异的散文,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情感基调去读。常见的感情基调有:①平淡(一般用于叙述性语段)(一般用于叙述性语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②愁郁悲哀: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背影》)③宁静亲切: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大雁归来》)。除此之外,还有欣喜的、激昂热烈的感情基调等。(2)名家散文诵读比较:学生配乐朗诵朱自清的《春》和《背影》教师明确:《春》应带着欢快喜悦之情去读,《背影》应带着愁郁悲凉的情感朗读。3.散文语言鉴赏方法指引(小组合作赏读、讨论)(1)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多媒体展示:有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但用词准确,简洁流畅,别有动人之处。示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一段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教师明确:这段文字中,菜畦碧绿,桑葚紫红,从颜色的角度讲,用词极为准确,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石井栏因为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所以“光滑”,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一个“窜”字,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示例2:朱自清的《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教师明确: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第2课时(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多媒体展示:运用修辞手法,一方面会使散文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也会使人、景、物更丰富圆满展现出来。示例1: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教师明确:风儿的吹动,使山们有了动感之美,飘逸之美,羞涩之美。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雪后的山,刻画得异样的秀美,纯清,飘逸,典雅,娇羞。示例2: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教师明确:在《春》的末尾,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