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道德教育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在当今的社会里,在思想道德领域却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道德领域的问题是很多方面造成,学校教育是关键。关键词道德教育青少年学校学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我国目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一些学校对德育的不够重视。说到“三好学生”当属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排在首位。所谓德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生活在这世上,他必须要遵守一些简单的道德准则,因为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体组成,人与人之间必须要通过这些基本准则相互维系,社会才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历来就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xxx就特别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在中国德育工作从幼儿园就已开始,通过幼儿阶段的学习,幼儿基本能够懂得简单的礼貌道德行为,可以说幼儿阶段的道德教育应该是较为成功的。进入小学以后,国家虽然仍提倡德育是首位,但有些学校过于重视智育,德育不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学生的成绩是一些学校的重中之重。进入中学以后,这种情况在有些学校更为重要。升学率是衡量学校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些学校片面追求成绩,轻视德育,甚至忽视德育,造成一些学生道德素质低下。有过一项调查统计,在10所重点中学中进行礼貌行为的调查,见面跟老师问好的学生占37%,在10所普通中学里进行调查,见面跟老师打招呼的学生占82%,重点学校的学生成绩无疑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却连最基本的礼貌却不懂,这到底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情况值得学校深思,学校在重点追求成绩的同时,又忽视了什么?进入大学以后,德育工作在有些学校更是可有可无。大学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能否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大学德育工作的关键,也是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但事实上,在许多大学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快毕业了,大四的学生开始对学校进行“打砸破坏”发泄所谓的不满,很多大学校长为此郁闷: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四年的学生,咋会变成这样?这个问题值得咱们思考。为什么学生会变成这样,我们可以回顾有些大学的德育工作。刚进入大一,学校每周开了一节思想道德课,到了大二这门课就彻底消失了,就是这仅有的一节课,也得不到重视。教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在大学里被认为是最没有本事的老师,以这样的德育工作怎么会教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大学生呢?其次,一些家庭对德育的不够重视。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父母整天教育孩子要孝敬自己,却忽视了这个社会还有其他人,怎样去维系与他人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其德育是良好的,但是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表现的却是冷漠的,甚至是残酷的。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尊老的同时,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这样做的,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尊老的同时,但另一方面却将年迈的父母搁置一边,不管不问,父母在教育孩子爱幼的同时,自己却对处于危难中他人的孩子视而不见,这样的家庭教育如何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又如何能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第三,社会对德育的不够重视。前不久轰动整个社会的“小悦悦事件”再次引来国外舆论对中国社会民众素质现状质疑,还不禁让人深思中国人的道德沦陷与信仰缺失,这个社会是怎么了?2020年10月13日,在广东佛山一名年仅2岁的女童悦悦,先后被两辆汽车轧过,先后有18个过路人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最终被一个拾垃圾的阿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