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说课稿大板镇中心小学王建磊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三、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探究意识。如在教学中的第二个环节研究年历卡。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出示课件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有了这么多的学习伙伴,真的很开心,就让我们记下这开心的时刻吧,板书:2012年4月11日8时15分30秒,老师刚才说的这句话中,用了哪些时间单位?2.出示课件:将课本上静态的历史事件动态的呈现。让学生重温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十分具有情感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3.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年哪月哪日。年月日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相信你们对年月日不陌生,你们对年月日了解多少呢?说说吧。(二).自主探究年月日。出示课件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逐步探索出平年、闰年的特点规律及全年天数。1.认识年历卡:请你们翻开书26页,这里是一张2003年的年历卡。学生根据手中的年历卡填表。一起发现知识,验证知识。先看大屏幕,读一下操作要求。2.学生交流汇报,板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理念。4.让我们跟着电脑博士再来记一遍。(播放课件)5.谁能用儿歌的形式教给大家记住大月?指名读,齐读。6.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比比谁记得又快又牢固。7.做游戏。(通过这个环节,检验学生的记忆)老师来报月份,若是大月男生起立,若是小月请女生起立。(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调节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认识。在学生充分认识大月小月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刚才我们在游戏过程中,二月为什么没人站起来?那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呢?(由此质疑,顺利的转入本节课的难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与2月的天数有关。)(三).练习,巩固新知。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两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1、互猜生日,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日提供一个线索,其他学生推算他的生日,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和重大节假日日期。2、考考眼力。这些练习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