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盐池县第五小学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等文件精神,中国教师研修网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国培项目要求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现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一、研修目标本次培训采取“集中骨干培训+网络研修+跟进指导”的方式,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解决为内容,以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为形式,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有效结合,任务驱动、示范指导、成果导向,提升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校级团队,建立校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学校常态化研修社区运行机制,具体目标如下:(一)、学员目标:1、明确信息技术应用方向。通过学习前的诊断测评和培训后的发展性测评,帮助学科教师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明确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短板和努力方向;2、掌握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任务驱动式混合研修,引导学科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了解适合的技术工具,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或转变学习方式相应技能,努力消除或缓解乡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弥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短板,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能。3、提高技术助力学科教学能力。通过成果研磨,引导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鼓励他们发掘、制作自己的本学科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从而体验到技术改变课堂的愉悦感和成就感。4、参与混合研修促进专业发展。在研修网专家及师培中心教研员的带领下,通过网络和实践测评,促使学员积极使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手段,参与网络社区研修与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二)、学校目标1、建立学校混合研修机制。以本次培训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任务驱动式研修,帮助学校建立混合研修机制;通过移动学习,使学习内容和时间碎片化,方便教师学习。2、培养混合式研修骨干队伍。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培养各学科及校本研修的骨干队伍(学校混合研修管理者、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帮助他们学会利用教师工作坊、学校研修社区等手段,能够参与、设计、组织、管理混合研修活动,推进学校混合教研工作的开展,使教师能够时时得到同事的帮助。3、生成信息技术应用资源。通过培训驱动,在参训教师中发掘、研磨、提炼一批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精品资源,充实、推动并及时更新本地和全国的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师时时有鲜活的资源可学。4、培育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通过培训过程中的研修成果提炼和评选活动实施,发掘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并帮助其深入探索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二、研修对象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共97人(包括专任教师、特岗、三支一扶)。三、研究内容及阶段安排1、研修内容本项目共120学时,包括信息技术60学时,网络社区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36学时和国学大讲堂24学时。2、研修阶段教师根据个人需求及各阶段任务选学相应的课程,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完成学习和实践的任务。阶段安排如下:阶段阶段说明网络课程混合研修活动课堂应用(实践作业)网络研修(坊员)校本研修(校级管理者/教研组长组织)区域研修(学科工作坊主持人组织)第一阶段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2周)2015.11.2-11.15熟悉网络学习平台、研修安排、考核要求等,进行诊断测评,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次研修聚焦某一个或几个问题的解决,撰写一份个人研修计划。1.课程导学2.平台操作指南3.国培大讲堂1.学习网络课程;2.完成实践作业;3.参与研讨活动4.提出问题,发起问答;5.上传资源;6.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组织本校教师训前集中1天,开班动员、熟悉方案、明确研修任务,制定个人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