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的老师》学生导学案VIP免费

《我的老师》学生导学案_第1页
1/4
《我的老师》学生导学案_第2页
2/4
《我的老师》学生导学案_第3页
3/4
象州县大乐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6《我的老师》设计人:黄淑姣使用人:【文海拾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重点难点1.真挚的师生感情。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知识建构,分享积累:1.介绍作者、解题。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2.写作背景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正音,并给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魏巍()蔡芸芝()黑痣()褪色()焚香()磕头()啰()榆钱()狡猾()卜问()多音字:觉()觉醒()睡觉1形近字:磕()磕头瞌()瞌睡嗑()嗑牙2.释词温柔:心情如水:依恋:纠纷:热恋:3.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4.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合作讨论,交流展示: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24.“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5.“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拓展延伸,强化认知:1.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试写一段文字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尊重和热爱之情吗?总结回顾,当堂检测:1.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蔡芸芝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2.阅读“每逢放假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回答问题。(1)用四个字概括选文所讲的事情。(2)写出这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3事情的结果:(3)选文中“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学后反思: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的老师》学生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