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为喜欢运动的学生提供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也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文章研究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关键词:学生体育社团;问卷调查;管理机制;创新意识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19-01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意识到在高校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增强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而体育社团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研究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建设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基本内涵社团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是国务院在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对社团的定义:社团是指由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据此认为大学生社团归属地为学校,成员必须是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的群众性组织。高校体育社团具有促进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等优势,对学生性格塑造、身体素质提高和生存能力培养也有一定帮助。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物资条件有限。资源条件有限主要表现在场地和资金两方面。对于场地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建校时间早、校园面积小,再加上近年来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因此高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给予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少,一些高校体育社团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70%以上资金是由社团成员自主缴纳的,难以满足一整年或一整学期的社团活动经费需求。(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社团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活动开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举办的活动较多,但是活动的规模较小,而且80%以上的参与者是社团内部成员,学校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并且体育社团的比赛活动都是院级或校级的,很难参加市级或省级的大型比赛活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举办体育活动的频率多数是每周1次~2次,有20%左右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因为管理员精力有限、学生不积极和场地经费等原因,举办體育娱乐活动的频率是每月1次~2次,学生参加活动的效果不佳,很难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3)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和指导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能力,难以控制整个社团的发展趋势;同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对体育项目了解少,缺乏为学生服务的热情,不能获得社团成员的支持和认可。二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指导人员多数是体育老师或体育学院的行政管理者,受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影响,投入体育社团管理的精力也相对较少。此外,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缺乏考核机制,学生对老师具有畏惧心理,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并且体育社团开展活动也不邀请专业老师参与,因而也限制了专业老师作用的发挥。三、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对策(1)加强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视,完善其发展所需的客观条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中对场地的要求较大,高校应整合内部资源,建立体育馆,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馆的使用率。并且高校可以与周边的健身馆合作,建立微信公众号,使大学生通过微信了解体育馆是否有空闲位置,在微信上预定位置,避免场地浪费。在体育经费方面,高校可开辟多个经费来源渠道,如可以通过宣传、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学校体育社团的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部门的注意力和支持。(2)转变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观念,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转变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创新社团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团活力,促进其不断完善和成熟。传统高校体育社团成员需要经过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