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一地理学案:1.3地球运动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2.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预习过程】阅读课本内容,讨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四季五带的划分方法【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了解)⑴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⑵正午太阳高度角——当地方时为正午12点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H,称之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二)小组合作学习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记忆)⑴纬度变化: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右图)。⑵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节气达最大值地区达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赤道----------【特别提醒】①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②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只有被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90°;③回归线与极点之间没有直射现象。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正午太阳高度角H=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说明】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⒋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如右图):a+h=90°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姓名_______…………………………………………………………………………………………………(2)计算楼距:如右图: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记为H,则楼间距L为:L=hcotH(三)课堂学习整合【说明】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H,从而计算前楼一年中的最大影长L。(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日影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二、四季更替和五带㈠四季更替(1)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2)天文四季:一般把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________月为春季,_________月为夏季、________月为秋季、___前楼后楼楼______月为冬季。㈡五带⒈在下图中标出五带界线⒉有太阳直射的范围是____,无太阳直射的范围是_____和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填图中字母)⒊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四)课堂训练评价1.春分日时,下列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2.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A.赤道以北地区B.赤道附近地区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3.右面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逐渐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6.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A.4、5、6三个月B.5、6、7三个月C.6、7、8三个月D.7、8、9三个月7.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67°NB.21°SC.50°ND.89°S8.当太阳直射某点时,则该点()A.一定位于赤道B.这一天白昼达到年内最大值C.区时为正午12时D.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9.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地区面积增大寒带地区面积减小B.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面积增大C.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地区面积减小D.热带地区面积不变寒带面积不变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姓名_______…………………………………………………………………………………………………某地有一株大树,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树高相同。回答10~11题。10.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A.23°26′B.66°34′C.90°D.45°11.该地的纬度是()①23°26′N②21°34′N③25°26′N④68°26′SA.②B.①④C.②④D.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