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第一节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图”,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1995年的三大产业构成,回答1~2题。1.从该国三大产业构成和变化分析,该国可能是()A.伊拉克B.俄罗斯C.泰国D.新加坡2.使该国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的产业可能是()A.金融业B.旅游业C.加工业D.农业3.下列关于旅游对促进环境改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苏州、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是旅游业的发展B.环境污染罚款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C.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4.下列有关旅游发展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841年,首次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B.近代旅游时期的旅游活动仍然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C.在古代社会,旅游活动已遍及社会各阶层D.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促使近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观泉品茗夜广场是趵突泉公园专门为游人开辟的饮茶场所,趵突泉泉水清冽甘美,用泉水煮泡的茶,味醇色厚,并且茶水凸出碗边而不溢,堪称“趵突一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以及众多的文人墨客都曾在泉边讲茶论道,品茗吟诗,形成了悠远的泉茶文化。趵突泉畔闪烁的彩灯下,看趵突腾空,听古筝悠悠,品香茗醇醇,赏茶艺表演,如梦如幻,不是仙境,胜似仙境。阅读以上材料,回答5~6题。5.济南市为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应充分发挥的优势条件是()A.胡同文化B.泉水文化C.现代化城市建筑景观D.浓郁奇特的民族风情6.关于旅游业对当地社会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济南开放程度,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水平B.旅游业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进步C.旅游业会使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负担过重,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D.旅游业可带动济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实力以下四幅图表现的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活动。据此完成7~8题。7.以下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与其民族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①—壮族B.②—藏族C.③—苗族D.④—彝族8.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发展对旅游接待地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不同民族和文化接触增多,增加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B.在原来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经整合而创新了一些新的文化特色旅游项目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吸引力下降D.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有所下降9.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阳朔农村老太太徐秀珍,年近60岁,会说英、德、法等近10种外语,被外国游客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此事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作用是()A.满足人类需求B.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C.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D.扩大交流10.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①珠穆朗玛峰周围的山上已成为一个个荒野垃圾场②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物③为修黄山索道,仅建白鹅岭站房就毁山7750平方米,砍林48450立方米④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农业旅游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形态。经过20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并成为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1)农业旅游的出现,体现了()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六要素是__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其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关农业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B.其季节性不明显,四季皆宜C.其市场目标主要是城市居民D.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E.我国西部自然生态保护好,乡村旅游领先于东部(4)为更好地推动农业旅游,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12.读以下材料和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