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轮复习——探究展示导学案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后,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请回答:(1)材料中的“改良”和“革命”是指哪些历史事件?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5分)(2)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5分)2.(10分)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走清帝国真正的无能”?(1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关注现在】材料三如右图: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材料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3)据材料三,说说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思考未来】(5)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2分)3.阅读下列材料: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下请回答:(1)材料中说到的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分别是指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3分)(2)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几个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共同的积极影响?(2分)(3)假如你是这一时期的爱国志士,请你为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1分)4.追求历史的足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材料一1865年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材料二1913~1920年华人投资近代工业情况表时间工厂数创业资本工人1913年698家3.3亿27万1920年1759家5亿55万材料三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企业创办者是谁?中国民族工业的最初萌芽是在什么时期?(3分)(2)认真分析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该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感慨反映出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什么状况?面对这种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开始了工业化的建设,使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4分)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分)探索现代化道路、向西方学习、力图挽救中华民族危难等。(3分)(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族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等。(3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2分。照抄材料不给分)2.(10分)(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帝国打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1分)(2)变化:中国由弱(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