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1.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答案1.A2.B3.A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第4题。4.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解析图中显示的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发展过程,具体过程是选择一片草木茂盛的地区,砍伐森林、焚烧,清理出土地,种植农作物,当土壤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结合选项设置可得出答案。答案B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据此回答第5题。5.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解析气温的高低对植物的生长及各种活动都非常重要。气温越高,植物的生长就越旺盛,微生物活动也越强烈,生物量就越大。答案A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6.A处森林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功能是()。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解析A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带,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答案B7.(·厦门期末)下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家水系分布和七月份气温分布情况。①地的自然带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该国家是蒙古,①地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答案C(·福州调研)读下图,回答第8题。8.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A区域是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区,对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剧。答案C(·济南模拟)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题。9.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D.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解析如果甲山为秦岭,则河谷地带位于秦岭的北坡,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B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10~11题。10.对图中甲、乙、丙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B.乙表示水汽输送C.丙表示大气降水D.甲与丙所表示的含义完全相同11.图中表明()。A.热带雨林大约50%的降水量由自身产生B.热带雨林为全球的水循环提供了50%的水量C.热带雨林所涵养的水量占全球的绝大部分D.热带雨林的绝大部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回到了海洋解析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纳滞蓄大量的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把水分重新返还到大气中形成云雨。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大约一半的降水量是由自身产生的。答案10.A11.A(·湖南十二校第一次联考)经国务院批准,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12.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