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孔乙己教学设计VIP免费

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1页
1/5
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2页
2/5
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3页
3/5
《孔乙己》教学设计石桥中学陈玉婷【教学设想】《孔乙己》这篇小说虽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在教学中笔者试图抓住细节以勾联起有关内容,从某个侧面切入,从而探究小说的深刻寓意。【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的小说主题。2、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3、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理清小说三要素。【教学步骤】一、旧知导入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了鲁迅的小说《故乡》,我们认识了“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认识了“瓜田刺猹”的少年英雄闰土,也认识了那个为生活所压迫的木纳苍老的中年闰土。今天我们再次走进鲁迅小说,认识一个可爱、矛盾又可悲的人——孔乙己。二、作品简介《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三、读准字音附和()不屑()置辩荤()菜咸亨()酒店羼()水拭()蘸()阔绰()舀()水涨()红绽()出哄()笑间()或着()了慌打折()腿门槛()四、整体感知课文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五、把握小说重要信息,了解课文大概。1、复习小说文体知识①什么叫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②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故事情节,环境。③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塑造人物形象。2、明确《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明主要人物:孔乙己明故事情节: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拿东西;2、众人奚落,取笑孔乙己没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小孩茴香豆;5、交代孔乙己因为偷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明小说环境:咸亨酒店六、布置作业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板书〗孔乙己鲁迅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拿东西;2、众人奚落,取笑孔乙己没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小孩茴香豆;5、交代孔乙己因为偷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以孔乙己的“手”和“脸色”为切入点,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教学步骤】一、回顾课文:读了这篇课文,孔乙己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老师预设:“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孔乙己的话“切术不能算偷”二、深入探讨孔乙己之“手”:1、孔乙己特别之处很多,今天我们就从孔乙己的这双手上来寻找痕迹。请你同学们找出4-13段中描写手的句子。明确:长指甲、敲、伸、罩、排、摸,满手是泥,用手慢慢走去。2、这里描写手的词语很多,你认为哪一个词最能表现孔乙己?老师预设:写——显摆无用的学问排——显摆从来不欠账自命清高摸——落魄走——以手代脚3、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作者在文中写到孔乙己的手除了写字还做了什么?蘸酒写字、偷窃东西、书写服辩、代脚走路小结:孔乙己那双本应具有谋生能力的手,最终成为了他爬向死亡的工具。三、深入探讨孔乙己之“脸色1、课文中对孔乙己的脸进行了几次描写?明确:五次。用“清白”、“红”、“灰”、“黑”来简笔勾勒了孔乙己的脸色。2、请你谈谈脸色变化背后体现孔乙己怎样的心理。清白——在半饥半饱中延续生命涨红——不敢正视现实,怕人揭短灰——被人说中之后的痛苦、羞愧黑而且瘦——受到巨大摧残,完全没有了活气小结:孔乙己脸色由清白到黑的变化展现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对孔乙己的毒害,也展现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四、总结:通过文中作者对孔乙己的“手”和“脸色”的描写,就可以读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五、板书设计:孔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孔乙己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