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平等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初二思品第六课《平等对待你我他》第一课时《人与人平等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观念,从而形成这些方面的良好品质。(2)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能力。(3)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平等的内涵,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们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难点:树立平等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行动中养成互相尊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二十世纪上海外滩公园——那块“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思考这样一个告示牌体现了什么?给你什么启示?学生谈自己的感悟与启示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大家的回答不难看出同学们对平等有了一定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课《人与人是平等的》,教师板书课题。二、探讨理解人与人是平等的内涵学生看书思考:在学校中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哪些地方体现生生地位的平等?请针对竞选班委一事发表你的看法?思考:在法治社会里什么是平等?组织学生讨论探导总结: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1)人格是平等的课件出示:《简爱》中主人公简对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你难道会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思考: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讨论探导总结:反映的主题是人格是平等的,启示是身居高位不要自傲,瞧不起人,身为普通人不要自卑,自怜。出示资料:重庆市5个小青年在闲逛,大家觉得要搞点新鲜、刺激的游戏。碰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小青年发现对方有些呆头呆脑,便骗乞丐拽到铁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人拿绳子将乞丐的双手反背着捆住,有人拣来烂麻袋将其腰部以上套住……随后便是疯狂的殴打,拳头、棍棒全派上了用场。思考:这些捉弄乞丐的青年行为对吗?对待我们身边的那些弱势群体应该对他们做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人与人之间有贫穷之分,但在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要关心、关爱、尽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不要歧视他们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中,真正的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2)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体现在哪些方面?(权利、义务、适用法律:(1)平等地享受赋予的权利。(2)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3)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请学生例举出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例证并阐释。(抽3-5位学生就权利与义务、适用法律方面进行举例例证。)课堂讨论: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这句话的?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做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文明人,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与其他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多项选择题:1、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原广西藏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因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这充分说明了什么?()A党中央从严执党,严惩腐败的决心。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依法执国,是建设法制国家的要求。C高级官员犯法也应与普通老百姓一样要受到法律制裁。附:板书设计2人与人是平等的人格上:人格平等法律地位上:权利、义务、适用法律平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