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专题之《老人与海》一、作者简介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他出生于美国中部芝加哥附近的伊利诺斯州的橡园镇,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外科大夫。早期作品有《在我们的时代里》、《没有女人的男人》等短篇小说集。后来发表剧本《第五纵队》,小说《丧钟为谁鼓》(一译《战地钟声》)。代表作为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其他还有《永别了,武器》等。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23年海明威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但反应平平。1924年他辞去记者职务,在巴黎开始了艰苦的职业作家生涯,当年出版了第二部作品《在我们的时代》,就反映了“迷惘的一代”人的思想情绪,这部小说集为海明威优秀小说家的声誉奠定了基础。192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旧升起》,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落在巴黎的美国青年的苦闷生活为题材,写出当时对社会和个人出路都抱悲观失望情绪而陷入个人享乐泥坑的年轻一代形象。1929年出版了《永别了,武器》(又译作《战地春梦》),写希望破灭后逃离军队、漂流在国外的逃亡者的形象。小说具有明显的反战倾向,在艺术技巧上显得成熟,被公认为“迷惘的一代”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1937年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有产与无产》,小说主人公因受家室之累被迫从事走私活动,最后被巡逻队击毙。他死前总结教训:反抗社会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是毫无希望的。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法西斯的内战,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西班牙。1940年以自己亲身参加的保卫西班牙共和政权而进行的战斗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写主人公乔丹勇敢战斗,最后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完成炸桥和断后任务的故事。小说表现了海明威高尚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精神,标志着他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他深切感觉到,在正义斗争中和人民结合在一起,个人的生活就有了意义。当然,他这种转变是不彻底的,悲天悯人的思想和宿命论仍不时流露出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作为记者写过不少战地报道,并且组织游击队和德国法西斯作战,在战斗中奋勇当先,屡受重伤。他在这一时期先后创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说《乞利马卡罗山上的雪》、《法兰西斯·玛康贝短暂的幸福》、《下午之死》、《非洲青山》等,以及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剧本《第五纵队》。这些作品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笔下的人物全部坚强起来,即使面对失败与死亡,也能坚定不移地对抗命运和敌对势力。这就是后来屡屡被人称道他的“硬汉子精神”。二战结束后,海明威一度定居于古巴哈瓦那郊区,埋头写作。1952年发表了轰动西方的中篇名作《老人与海》,并因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1958年,海明威回到美国的爱达荷州,成为一个传奇式的英雄,又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小说家,深受人们的爱戴与尊重。后因实在不能忍受伤病的痛苦,“如果他们不能写作了,他就不想再活下去了”。他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身亡。1970年出版了他的遗著、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海明威近四十年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他的创作,内容扎实,意境深远;叙述简洁凝炼,行文清晰流畅,他在现代欧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在西方仍有很大影响。二、作品提要渔民桑提亚哥老了,运气也糟透了。84天以来,他天天出海,却又天天空船而归,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鱼的小孩曼诺林也在父母的强迫下,到其他船帮忙去了。但曼诺林很尊重老人,每见老头回来,总要走下岸去,帮他收拾钓丝、鱼钩、鱼叉什么的。老人的陋屋空空如也,老人与小孩说着晚上的饭菜(其实并不存在),谈着喜爱的棒球队,将对话日复一日继续下去。曼诺林照顾着老人,为他买来便餐,准备好明日用的鱼饵。老人睡了,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老梦见狂风巨浪、大鱼、搏斗之类的事,而是梦见异域他乡和沙滩上的顽皮可爱的狮子。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的第85天出海了。天气晴朗,海面平静。他向远海划去,决心冲破霉运,捕一条大鱼。他一面划船,一面与大海、鱼、海鸟交谈,自孩子曼诺林离开他以后,他便养成了这种自言自语的习惯。他感到钓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