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活动对每个学生而言是学生生命活力被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活动过程,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做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抓住学生的思维发展,因势利导。其实,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思维的广度、深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提问时讲究设问的质量,尽可能地少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不是”这些传统的设问模式,而多问一些“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怎样”、“你会怎么做”等等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发散思维的空间。同时教师也可以诱导学生自己切磋问题,通过生生互动达到共同进步。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自我提升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不应急于满足学生的欲望而立即给以解答,而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只是一位顾问或讨论问题的参与者、启发者、点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