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猫》课文教学研学案VIP免费

《猫》课文教学研学案_第1页
1/2
《猫》课文教学研学案_第2页
2/2
《猫》课文教学(研学案)一、研学导航1、作者简介: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1925年和叶圣陶、胡愈之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暴行。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迫旅居英、法、日等国。1929年初回国,一度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后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2、学习目标: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学习写作特点;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3、自主学习:【任务1】自主阅读(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作者(看作者简介)。2、给加点字注音:污涩()红绫()怂恿()怅然()蜷伏()惩戒()诅骂()婢女()一缕()3、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任务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第一、二次养猫:文中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完成下列表格。(小黑板展示)第三次养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交流——“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二、研学问题(合作学习)【问题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问题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三、研学练习(独立完成)【练习1】分析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写法并分析其作用:1、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来捉。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练习2】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在横线上写出你想说的话: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1四、研学拓展【拓展1】我们读了郑振铎的《猫》有何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拓展2】课外阅读一篇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章,比较分析它在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异同。【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本节课的疑惑:【小组评价】由组长根据同学表现在对应栏内填写“优秀”“一般“较差”学习态度学习纪律课堂展示参与讨论学习效果组长签名: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猫》课文教学研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