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笔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在物理教材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真实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印象深刻.物理演示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它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例如,八年级物理的引言部分,第一个实验就是:有两支点燃的蜡烛,长短不同,若用透明的玻璃罩将他们罩起来,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呢?有的学生说长的先熄灭,也有人说短的先熄灭,情况究竟如何呢?为此,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并让学生上台演示.通过几次实验,我们发现:用普通的烧杯罩,一般都是长的先灭.如果改变玻璃罩的大小,蜡烛燃烧的时间会不会改变呢?笔者又让学生改用大玻璃罩,结果发现短的先熄灭了.以上两个实验现象完全相反,学生感到出乎意料,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此,实验还没有结束,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还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呢?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思考,在潜移默化中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我们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展示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二、重视学生实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自己设计实验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观察到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过程.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即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包括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有了认真仔细的观察并及时记录,才会有所发现,才能找到规律.2.体验是学生实验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讲“什么是力”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桌上的器材做有力存在的实验.通过体验,学生会发现,有力存在时总有两个物体,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又如,在讲“声音是什么”时,让学生喊“啊”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用牙齿咬住笔敲击听声音等.结论由学生自己通过感受得出,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3.探究、发现是学生实验的关键例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出现在课桌上,学生感到非常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再将这些色光通过棱镜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立即去尝试,此时学生迫切想找到答案,做得非常认真、仔细.当学生发现色光通过三棱镜又混合成白光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在这里学生学习的不仅是光的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基本方法——实验.三、关注“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教材中还有好多小制作,如水果电池、针孔照相机、自制喷雾器、模拟“编钟”奏乐等,可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完成了一个个小制作,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在制作的质量或外观或效果都很出色,远远超过了教师的估计.即使某些平常学习不太用功、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