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1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抵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1、文献法: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搜集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积累。2、诵读法:要求学生默读,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进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仔细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进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进展思维的能力。中国教育网站《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教学内容:1、了解小说的背景2、领悟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领悟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教学重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通过听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积累(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后一课》)(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这说明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学生读预习提示第一自然段: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板书:小说)(3)本文作者是谁?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板书作者:都德)(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注音:哽()赚()踱()捂()惩处()祈祷()惊诧()宛转()解释:宛转后悔祈祷哽咽惊诧二、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a、课前、课上和下课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c、上课前,上课时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