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化合物通性(复习)课件目录CONTENTS•金属的通性•非金属的通性•化合物通性•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金属及化合物的应用01金属的通性010204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通常具有金属光泽,如银、金、铜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如铁、铝、铜等。金属通常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拉伸成细丝或薄片,如金、银、铜等。金属的密度一般较大,但也有一些轻金属,如锂、镁等。03金属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化合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金属可以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盐中的金属元素,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金属在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但速率较慢,如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01020304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的相对强弱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元素按照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氢元素通常被视为一个标准,活动性比氢强的金属能够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02非金属的通性非金属单质多为固体,熔沸点较高,但差异较大。如碘单质是固体,而汞在常温下为液体。非金属单质一般不易导电,但石墨是导体。非金属单质的密度和硬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如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非金属的物理性质非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氧气、氯气等,能与金属、氢气等反应。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多显负价,但也有例外,如氟在化合物中显正价。非金属的化学性质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来确定的。在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左边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越靠右边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元素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元素,其活动性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03化合物通性酸具有酸性,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盐,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的性质碱具有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盐,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的性质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某些盐易溶于水,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盐和氢气,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盐等。盐的性质酸碱盐的通性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剂,使氧化剂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氧化还原剂,使还原剂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通性可燃性不稳定性低熔点特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通性01020304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体或液体,不稳定,易分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熔点较低,易熔化。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性质,如芳香性、高分子聚合物的热塑性和热固性等。04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族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根据元素的价电子数进行分类的。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的。每个周期都包含特定类型的元素,如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和副族是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而副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也相应增加,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表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这有助于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原子半径与电子层数元素周期律表明,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负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电负性强的元素更倾向于接受电子,而金属性强的元素更倾向于失去电子。电负性与金属性元素周期律预测新元素0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