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说课稿“吨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二、说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三、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采用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原则。遵照这一理念,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1.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动脑、动手、动口,去感知和体验知识。2.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3.开放式教学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四、说学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五、说课前准备学生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学情分析:“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六、说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情境创设,体验数学生活化。(二)探究新知,体验数学的奥秘。(三)亲历活动,体验概念的形成。(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的价值。(五)总结全课,交流评价。1.情境创设,体验数学生活化。猜一猜(1)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学生猜完后老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体重的时候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用克作单位也可以,但是很麻烦。(2)课件出示“蓝鲸”的图片,让学生估一估,它有多重。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体验数学的奥秘。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卡车、飞机、一堆石头、轮船。让学生体会“吨”就在我们身边。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用来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在学生对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老师提出问题: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那么,3吨等于多少千克呢?5000千克等于多少吨呢?10000千克又等于多少吨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千克与吨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评价学学生表现之后,接着问:如果1头牛重500千克,那么几头这样的牛重1吨呢?利用课件展示:两头牛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一吨。出示图片:一袋水泥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是1吨呢?一桶油100千克,多少桶油是1吨?一袋面粉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进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难,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亲历活动,体验概念的形成。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