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含五篇)第一篇:关于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社会实践报告参加人员:**、***、***、**、***·**实践时间:2012年2月15——2012年2月20日时间地点:河南省开封市**县实践主题: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境整治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作为环境整治重要内容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如何,这是我们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家乡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据统计,我县城乡现日产生活垃圾近500吨,年产约17.5万吨,其中县城日产生活垃圾约80吨,年产2.8万吨,约占垃圾总量的16%。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量仍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在垃圾构成上,塑料袋和塑料薄膜等无机垃圾及建筑垃圾所占比重增长较快,约占垃圾总量的25%左右,这类垃圾不易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大。目前我县生活垃圾都是采用简易填埋式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单一、原始。而且在垃圾填埋场建设上因受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配套设施建设简易,填埋场周边截排洪沟等防污基础设施几乎都未实施到位,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二次污染非常严重,周边群众意见强烈。调研期间,调研组对我县城乡结合部,黄池镇及原亭头乡集镇和部分自然村卫生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中发现,县城区一、二级主干道和住宅小区内生活垃圾的处理相对及时,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是县城卫生死角。沿护城河两岸倾倒垃圾现象仍很突出,城河中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在原亭头乡集镇,居民随意在沿路两侧和附近沟塘中堆放垃圾,集贸市场内污水横流,卫生状况不堪入目。而在农村,生活垃圾基本上还处在一种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状态,村庄周边的空闲地、沟塘等已成为农村“天然垃圾场”。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对农村村容村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重视不够。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虽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但环境整治并没有真正引起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上,长期以来,政府不论是舆论宣传,还是工作举措都缺乏必要的力度。(二)城乡居民的卫生意识不强。由于受长期的卫生习俗影响,城乡居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之政府缺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城乡居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的现象较普遍,已成为垃圾处理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三)资金投入不足。调研中了解到,县乡两级政府在垃圾处理上的投入虽逐年有所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工作的必要支出。由于受经费的滞约,县城区垃圾中转站数量和垃圾转运车辆偏少,机械老化,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不全等,严重影响了城区保洁质量和垃圾处理效果。在农村,因经费原因,乡镇集镇保洁人员过少,且工资偏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少数乡镇集镇和大部分村至今都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每一个垃圾堆放地都成了一个污染源,大量的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我县生态环境,尤其是水源已造成严重污染。(四)垃圾管理工作机制不活。目前,我县垃圾管理工作仅靠县乡环卫部门单兵团作战,各部门、各单位配合环卫部门做好垃圾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各部门、各单位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五)垃圾无公害处理水平不高。垃圾填埋是我县生活垃圾处理的唯一方法,在垃圾的分类收集,综合处置和循环利用方面我县尚未破题,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滞后。且因各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防漏措施等都达不到技术指标,从而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二次污染,与垃圾无公害处理要求相差甚远。三、关于做好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城乡垃圾的有效处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与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强化对城乡垃圾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不断增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