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3.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4.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5.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7.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用心爱心专心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B.“弱国无外交”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8.“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战略价值极大。”这里的“会战”指的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9.“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0.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荚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梁启超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意见一致C.梁启超看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11.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A.1924~1927年B.1928~1934年C.1937~1945年D.1945~1949年12.“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材料中的“乙未”应指()A.1894年B.1895年C.1898年D.1901年13.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