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Li:7C:12O:16S:32Mn:55Cu:64Pb:20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合理的选项)1.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红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加入的NaOH溶液可为颜色反应提供碱性环境C.脂肪鉴定实验中,加入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D.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细胞间不可能观察到橘黄色小颗粒2.为使反应物A→产物P,采取了酶催化(最适温度、pH)和无机催化剂催化两种催化方法,其能量变化过程用左下图两条曲线表示;右下图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不合理的是A.距离b可反映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酶催化时效率低的原因B.适当升高温度,酶催化时的曲线Ⅱ对应的距离a将下降C.若右图中②代表蔗糖,那么③④应代表果糖和葡萄糖D.右图所示过程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4.如下图为关于某病毒的实验,该病毒为注射式侵入类型。1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从理论上分析,下表的预测中最可能的是5.某种观赏植物(2N=18)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纯合蓝色植株与纯合红色植株杂交.F1均为蓝色;F1自交,F2为蓝:紫:红=9:6:1。若将F1中的蓝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A.蓝:紫:红=1:2:1B.蓝:紫:红=2:1:1C.蓝:紫:红=1:1:2D.蓝:紫:红=1:1:16.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下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化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状旁腺素只能通过促进肾集合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降钙素不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D.由图可知,人体血钙浓度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C.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D.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2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5g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B.1L1mol/L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三氯甲烷中,所含氢原子数为0.1NAD.1molMg在足量O2、N2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失去2NA个电子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0.分子式为C9H12的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8种B.7种C.6种D.5种11.一种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的新方法:隔膜电解法,乙醛分别在阴、阳极发生反应,转化为乙醇和乙酸。实验室以一定浓度的CH3CHO—Na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装置如右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极反应:CH3CHO+H2O-2e-CH3COOH+2H+B.电解过程中,B极区溶液pH减小C.若以CH4一空气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燃料电池的正极应通入空气D.电解过程中,两极除分别生成乙酸和乙醇外,均产生无色气体,则A电极产生的是O212.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mL0.01mol/L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mol/L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V(NaOH)=0时,c(H+)=0.01mol/LB.V(NaOH)=10mL时,c(H+)=10-7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