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012—2013学年下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1课时编制教师:张春蓉审核曹建审批:殷长贵授课教师:初二语文教师授课时间:班级:姓名:教师评价:5.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一课时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2、揣摩文中引用萨特的话的作用,理解与全文的关系。3、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学难点:萨特的话的话与全文的关系。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生课前独立阅读课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积累字词,然后完成自主学习参考题;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熟悉课文内容;尝试感知作者在文章中寄予的情感。自主学习——我自学我成功文学常识:1、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杀戮()悼念(屹立()肃穆()片纸只言()恍惚()荒谬()憧憬()杀戮()纳粹()2.解释下列词语杀戮:荒谬:憧憬:缭绕不绝:恍惚:肃穆:响彻云霄:合作探究——我探究我快乐探究一: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读一读,想一想:1、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2、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探究二:引子与全文的关系读一读,找一找:1、引文中萨特的话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2、想一想,说一说:在文章中找找看,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这些记忆里哪一个情节给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3、想一想,议一议:引用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反思拓展——我总结我成长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纳粹(cuì)纯朴(pǔ)朝圣(cháo)悼念(diào)B.仿佛(fú)拐弯(guǎi)雕刻(diāo)恍惚(hǎng)C.喜悦(Yuè)荒谬(miù)悲哀(āi)倾泻(xiè)D.健忘(jiàn)感染(rǎn)血腥(xüè)赤裸(1uǒ)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反驳憧憬恐惧缭绕不绝B.同胞屠杀韵律响彻云霄C.执著粉碎控诉掩面哭泣D.遇难蜿蜒肃目字迹模糊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A泻下B.走下C涌来D.滚来(2).老人眼神,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第11页/(共36页)第12页/(共36页)导学案装订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012—2013学年下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1课时编制教师:张春蓉审核曹建审批:殷长贵授课教师:初二语文教师授课时间:班级:姓名:教师评价:A.茫然B.呆板C.木然D.暗淡5.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课时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揣摩文章的题目、选材、语言的特色。2、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学习重点:对文章特色的揣摩学习难点:对意味深长的语言的领会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布置学生利用早读时间熟读课文中迪桑卡的诗歌和被杀者的遗言,以及座谈会的内容,结合探究案的问题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我自学我成功“题好一半文”,你认为本文的题目好在哪里?结合全文考虑合作探究——我探究我快乐合作探究一:本文选材的特色读一读:1、读课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想一想:2、引用迪桑卡诗句有什么作用?读一读,想一想:3、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遗言,说说结尾引用死者遗言的作用?正文中的引言与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4、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下了三四个的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主题)5、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6、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合作探究二:理解文中有深意的语句。课后练习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