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一、选择题1.(2019·娄底高二期中)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属于()A.纤维素、脂肪B.淀粉、油脂C.蛋白质、烃D.蛋白质、植物油解析:选C。“丝”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属于烃。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生理活性,应加入()A.甲醛溶液B.饱和Na2SO4溶液C.CuSO4溶液D.浓硫酸解析:选B。A、C、D选项中的试剂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盐析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B.绝大多数酶在高温下其催化效率会降低C.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D.R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根据DNA提供的信息控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解析:选D。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只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利用多次盐析和溶解可分离、提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从而使其催化效率降低;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它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根据DNA提供的信息控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4.有一分子式为C8H14N2O5的二肽,经水解得到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分子式是()A.C3H7NO3B.C5H9NO4C.C5H11NO5D.C5H7NO4解析:选B。该二肽水解的方程式为C8H14N2O5+H2O―→+X,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可得X的分子式为C5H9NO4。5.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的种子解析:选A。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析出,该作用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发生颜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加入CuSO4,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6.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说法中可能符合题意的是()A.“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B.“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C.“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D.“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解析:选A。“哑泉”有毒是因为其含有的CuSO4电离出的Cu2+为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SO不能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要解“哑泉”之毒就要使可溶性的Cu2+转变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D不符合题意。7.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鲜艳的绿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重金属离子能使GFP变性B.天然蛋白质属于纯净物C.GFP发出荧光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D.蛋白质通常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解析:选A。GFP属于蛋白质,重金属离子能使其变性,A对;天然蛋白质属于混合物,B错;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指含苯基的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色,C错;新制Cu(OH)2悬浊液通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D错。8.人类肝脏蛋白质两谱三图三库已全面破译完成,它将为肝脏疾病的预警、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下列关于乙肝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水解的最终产物能与酸和碱反应C.遇浓硝酸会变性D.水解时碳氧键断裂解析:选D。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蛋白质最终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既有—COOH,又有—NH2,因此能与酸和碱反应,B正确;乙肝病毒的外壳是蛋白质,蛋白质遇到浓硝酸会变性,C正确;蛋白质的水解只是肽键中的C—N键断裂,碳氧键不断裂,D错误。9.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是()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成肽反应的断键、成键位置:所以,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是和10.阿斯巴甜具有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