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基础题组]1.(2017·宁夏银川质检)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一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Ag2S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的氧气得到电子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D.每生成1molX,反应转移2mole-解析:A项,根据原子守恒,X为Ag2S,正确;B项,银失电子,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正确;C项,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H2S中的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还原剂,错误;D项,4molAg参与反应时失去4mol电子生成2molX,则每生成1molX,反应转移2mole-,正确。答案:C2.(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未配平),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为()A.5∶3B.5∶4C.1∶1D.3∶5解析: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一部分氮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一部分氮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还有一部分氮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为(5-0)∶[0-(-3)]=5∶3,本题选A。答案:A3.(2017·河北衡水期末)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致癌。酸性KMnO4溶液与Na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NO+―→Mn2++NO+H2O(未配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NO被还原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减小C.生成1molNaNO3需消耗0.4molKMnO4D.中的粒子是OH-解析:Mn化合价:+7→+2,N化合价:+3→+5,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消耗H+,pH增大,A、B、D三项均错误。答案:C4.(2017·陕西师大附中期中)对于反应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若有0.1mol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移0.5mol电子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5∶2C.参加反应的HCl为0.8molD.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8解析:配平后各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分别是2、16、2、2、5、8。从方程式知2molKMnO4参加反应,消耗HCl16mol,转移电子10mol,当有0.1molKMnO4参加反应时,参加反应的HCl为0.8mol,转移0.5mol电子,A、C正确;由反应知氧化产物为Cl2,还原产物为MnCl2,物质的量之比为5∶2,B正确;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D错误。答案:D5.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氧化产物为Cu2+或SO,还原产物为NO。消耗硝酸的量最多的是()A.CuB.Cu2OC.CuSD.Cu2S解析:设固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硝酸铜的组成计算消耗HNO3(包括表现氧化性和表现酸性的HNO3)物质的量。A项,n(HNO3)=2mol+mol=mol。B项,n(HNO3)=2mol×2+mol=mol。C项,1molCuS转化为CuSO4时,消耗n(HNO3)=mol。D项,1molCu2S转化为Cu(NO3)2和CuSO4,消耗n(HNO3)=2mol+mol=mol。本题选D。答案:D6.(2017·甘肃兰州调研)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溶液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甲:KIO3(IO→I2);乙:H2O2(H2O2→H2O);丙:FeCl3(Fe3+→Fe2+);丁:K2Cr2O7(Cr2O→Cr3+)。用浓度均为0.1mol·L-1的已经酸化的上述氧化剂滴定等量的KI溶液,所需体积的大小顺序为()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丁>甲>乙>丙D.丙>乙>甲>丁解析:氧化等量的KI,需要等浓度的氧化剂体积越大,相同物质的量的氧化剂得到的电子越少;1mol题中氧化剂与KI完全反应时得到的电子分别为5mol、2mol、1mol、6mol,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徐州模拟)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NaNO2+HI―→NO↑+I2+NaI+H2O(1)配平上面方程式。(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若有1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_______。(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进行实验,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A.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⑤(4)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