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VIP免费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2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2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选择题年题组1.(·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解析】具体解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错误B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错误C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4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正确D“”《时务报》的畅销说明国人所办的报纸在当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其销量最多时也仅17000“”份,言其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错误【答案】C2.(·江苏单科·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考点】——近代生活变迁大众媒体【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ABD题干材料中无法在体现,是错误的解读。故正确答案选C。【答案】C年题组(备注:无)年题组(备注:无)2010年题组1.(·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A年题组1.(·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A年题组(备注:无)年题组1.(·海南历史·1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从材料中可以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答案】D二、主观题(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