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二中2016年春学期高一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考生须知:1.全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和判断题,第Ⅱ卷为材料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2.本卷选择题和判断题涂在答题卡上,材料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写在本卷上无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必须涂到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1、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A.政府严格控制牛肉买卖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耕作方式依然以铁犁牛耕为主2、《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国农民的“安土重迁”思想的经济根源是中国古代A.商品经济的发展B.巩固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的影响D.农耕经济的发展3、在以弘扬剑、侠文化为特色的武侠小说中,龙泉宝剑的铸造人欧冶子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开创了中国铁质兵器的先河。据此判断欧冶子大致生活于A.夏商时代B.春秋战国时代C.秦汉时代D.唐代4、《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A.田庄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5、有西方人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人的钱: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下列产品出现在英国市场上的先后顺序是①丝绸②青花瓷③白瓷④粉彩瓷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①④②6、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A.“每天政府派人击鼓三百响后,众人才可以出来做生意。”B.“西市有很多波斯商人,他们能辨识珠宝。”C.“坊市不分,昼夜不分,商业贸易遍布长安城每个角落。”D.“草市有很多的樵客卖材和渔家卖水货。”7、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8、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D.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的原料9、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这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制度的运动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37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造成这个时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肆意搜刮B.国共内战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困难C.日本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D.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1、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很多,比样布还要多。江、皖、川、楚等省,民族企业几乎全部用洋纱。”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只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中国织布业逐渐衰落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12、1953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13、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占到45%,而其他语种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