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期中)试题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7.北宋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写的灌溉工具较早出现于A.商周时期B.汉魏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6.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7、10、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1、“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市舶贸易B.民间贸易C.互市贸易D.朝贡贸易12、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昇昌”票号在平谣诞生三年之后,“日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结论的是A.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的抵制作用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14、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这段话表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B.抑制富商大贾势力C.管理经济运行D.巩固中央集权统治1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比较有特色的土地制度,关于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均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制B.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大量荒地C.均田制非常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经济发展和私有制存在是其破坏的根源16、17、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一面B.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D.这—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19、20、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21.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当时山陕商帮聚居地之一D.该会馆最早应建造于商业较为繁荣的宋元时期10.11.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辉,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A.计划经济体制尚未正式建立B.急躁冒进思想已经初露端倪C.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探讨D.经济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动摇1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样写道:这156个核心投资项目是“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这些项目几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