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考前冲刺30天专题2识记现代汉语字形(教师版)【高考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能力层级:A级(识记)考查的重点是现代汉语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其主要范围是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错别字。尽量做到识记、熟背和正确默写。(1)同音字,指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2)形似字,指形体相似、差别细微的字;(3)多义字,指有多种意义,容易混淆的字;(4)易混淆的成语,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但字形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字。【知识热点点睛】现代汉语文字数量众多,若没有一些方法技巧,掌握起来相当困难,应从汉字的三要素,即音、形、义入手,从整体上把握。一、音辨法(以音辨形)。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正误。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一定要读准字音,只有字音读准了,才能将字与音对号入座,才不会写成错别字。例如:随声附和hè(不能写成合hé)、渎dú职(不能写成赎shú)。二、形辨法(以形辨形)。汉字中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考生可以抓住形旁,通过辨形组词法来辨别字形。另外还有一些字的形体十分相像,有的只是一笔之差,这就要求考生“”“”“”“”“”“”“”辨别偏旁,分清笔画。例如:燥、躁、噪与澡,罄、磬、馨“”“与磐,湿漉”“”“”“”漉的漉与饥肠辘辘的辘等。三、义辨法(以义辨形)。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针砭时弊的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四、逻辑推断法。即根据生活逻辑来分析词语意义。如鸠占鹊巢,鸠那么大,麻“”“”“”雀的巢岂能装下它?岂能承载它?可见,雀是鹊的误写。再如欢呼雀跃,是形容人“”高兴得一跳一跳的,谁看见喜鹊一跳一跳的?而麻雀一跳一跳确实是常见的,可见,鹊“”是雀的误写。五、结构推断法。有些词语(特别是成语)的结构比较特殊,在并列结构的词组中,相同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考生可以抓住这一规律,通过其中一字“”“”来推断另一字的字义,从而确定写法。例如:仗义执言,仗义和执言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并列短语,若把执换成直,就把动词变成形容词了,其语法结构自然就被破坏了。“六、典故溯源法。对有典故的词语,只有联系典故才能正确地确定其字形。如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联系典故,“”“”就可以确定世外桃源(水的源头)是正确的,而世外桃园(花园)是错误的。还有脱颖而出、墨守成规等。【解题技法指津】指津一形成错别字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字义、词义理解不正确。形、音、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关系入手。因此,要正确识记汉字字形,应在学习中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以词正字“”“”“”“”。例如烦和繁音同而又义近,都有多的意思。但烦“”“”“”“”“”“”“”还有苦闷、多而乱的意思,所以有烦闷、烦恼、烦躁等,而繁有繁忙、繁华、“”“”“”“繁冗、繁衍等。这就是以义为纲,据义别形。又如一筹莫展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的意思,筹是算筹,引申为计策、办法,写成愁就“”“”“”“”说不通了。挺而走险的铤是快走的样子,如写成挺,“全词的意思就成了因无路可”走而挺直身子去冒险,那就有点滑稽。指津二要注意以本为本,充分立足于课本和资料上的汇编,力图做到多认字。特别要注意课本注解。一定要踏实地掌握。在辨析时还要讲究一些记忆方法。①“”逐步缩小包围圈,即每次复习时都动笔将自己已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再集中火力对准自己没掌握的。②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汉字量很大,不要认为能一天两天就能弄好,背诵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分散复习效果要比集中复习好,因此要适当地将一定量的时间分散开,分次进行,循环进行,直到完全掌握为止。指津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