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目录O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1月第二期O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25、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深远,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来自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知识点】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是舍生取义、为国捐躯。法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改革、严刑峻法,道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今不如古、小国寡民,墨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选贤用能,而儒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仁、仁政、民贵君轻、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等,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2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B、以礼入法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知识点】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答案】B解析:董仲舒认为大夫私自放走小鹿是受母恩的感化,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这体现了他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主、以刑法为辅的断案思想,将仁爱思想体现在法律条文中。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23、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知识点】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封建大一统出现在秦朝,而儒家思想的独尊在西汉,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可直接解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11)word版】4.“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A.天与人不相胜B.修身齐家平天下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天与人不相胜是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修身齐家平天下是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是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是法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儒家思想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11)】M3O1R3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成员占全国人口占国民收入年代穷人数目年代工人工资下降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2%[+网]36.5%1855年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