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导航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工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区位因素。3.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概要本章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姊妹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农业和工业都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也更为复杂。本章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章教材共分三节。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材首先以示意图的形式说明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的区位因素,指出了五种工业的导向类型,然后阐述了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环境、政策和社会因“素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材首先介绍了工业生产的联系,指出工业联系导致了工业的集聚,工业集聚形成了工业地域,然后分析了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阐述了工业分散现象的成因及其意义。“”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教材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区位优势和发展方向,介绍了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基本情况和区位分析的基本方法。本章教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学习中我们应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分析问题方法的学习,培养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学法点拨为适应高考命题形势,在学习过程中力求做到:①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也要注重读图、析图等基本能力的培养。②注重将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联系,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说明区域地理的事实。③重视地理图表的学习,了解各类图表的判断方法,掌握各类地图的判读原理,强化图文、文图、图图转换的训练。④注意收集与本章有关的新资料、新信息。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1)投入:________、原料、零部件、资金、________、水源、________。(2)产出:________及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原料等。(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______、劳动力、________、政策等。3.工业的主导类型(1)原料导向型:接近________。(2)市场导向型:接近________。(3)动力导向型:接近火电厂或________。(4)劳动力导向型:接近具有________的地方。(5)技术导向型:接近高等教育和________的地区。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因: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和________水平的不断提高。(2)表现:越来越重视________因素;原料导向型工业对原料、______的依赖程度下降。2.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鞍钢宝钢位置内地________邻近我国________铁矿石源地鞍山铁矿________、印度、巴西煤炭源地早期:抚顺、本溪现代:______、______安徽______、山西交通公路、铁路______、铁路、公路市场________、________、长春等钢铁消费中心海外、上海及其周围的________3.环境因素(1)环境敏感企业:以________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下图)。A.工厂设置在居民区________。B.污水排放口远离________。C.________。4.政策因素(1)原因:优惠政策有利于投资办厂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变化。(2)表现80年代前:内地建设,西部纺织工业中心建设80年代后: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加大5.企业决策者的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参考答案一、1.(1)土地劳动力能源(2)产品2.(1)土地水源(2)运输动力3.(1)原料产地(2)市场(3)水电站(4)廉价劳动力(5)科技发达二、1.(1)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动力2.矿山最大海港澳大利亚黑龙江山西淮南水运沈阳大连工业城市群3.(1)优质环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