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精练1.(·湖北)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命题考向:考查词语的辨析和选用。将实词和成语结合起来考查,既照顾了知识点的全面性,又减少了题量,符合人们的生活语言习惯,更加贴近考生生活。解析:A项,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B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形容人志行高洁,不同流俗。此处使用不当。C项,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D项,精致:精巧细致。答案:B2.(·天津)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________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________,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命题考向: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能力。本题与成语结合考查。解析:“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答案:C3.(·山东)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A.感受依托未免B.感触依附未免C.感触依托不免D.感受依附不免命题考向: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近义实词和虚词的区别。解析:①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根据语境,选“感触”。②依托:依靠。依附:附着;依赖,从属。根据语境,此处应选“依托”。③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答案:C4.(·北京)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命题考向:考查词语的选用能力。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解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________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答案:B5.(·江西)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_。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