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力学实验1.【淮北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8分)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1.00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连续点中的三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那么:(1)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到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从O点到(1)问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J,动能增加量△Ek=J(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3)若测出纸带上所有各点到O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υ及物体下落的高度h,则以22v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图中的【答案】(1)B(2)1.881.84(3)A(3)利用22vh图线处理数据,如果212mghmv,那么图线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斜率就等于g.故A正确.所以A正确,BCD错误。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2)为了用弹簧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更合理.②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20.0N.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6.0N,b的示数为11.0N,c的示数为4.0N,则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答案】(1)300/Nm;(2)①甲;②0.3(2)①甲乙两种方案,在拉着物体A运动的过程中,拉A的弹簧测力计由于在不断地运动,示数可能会变化,读数不是很准,弹簧测力计a是不动的,指针稳定,便于读数,故甲方案更合理;②由于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所以A、B间的动摩擦因数6200.30NfF。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名师点睛】胡克定律公式Fkx中,是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第(2)关键明确实验原理,根据平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定律列式求解。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装置水平放置。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a,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1)该同学手中有打点计时器、纸带、质量已知且可随意组合的砝码若干、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____________。A.秒表B.毫米刻度尺C.天平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2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OF=21.80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__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g取10m/s2)【答案】(1)BD;(2)0.52,0.81;(3)0.3(2)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故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221.804.0210/0.44/40.4DOFOBvmsmsT同理可求,20016.141.6110/0.36/40.4CEAvmsmsT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2CEDvvv所以:20.880.36/0.52/EDCvvvmsms由2xat可得:2020.1/0.832CFCxxamstx。(3)对ABC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001mgMmgmgagMmMm所以,am图象中,纵轴的截距为g,故3g,0.3。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4.【兰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6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