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扫盲:第一次工业革命1/5高考历史专题扫盲: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历史背景(一)必要性(原因)1.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动力)(二)可能性(条件)1、制度: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前提)2、资金: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劳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4、技术: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二、基本概况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一)工业革命的开始1、标志: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初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纺织分纺与织两个环节。1733年,飞梭发明,导致棉纱供不应求,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叫“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开启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进程,标志了工业革命的开始高考历史专题扫盲:第一次工业革命2/5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二)工业革命的进行1、生产部门:纺织、冶金、采矿“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纺织、冶金、采煤等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2、动力部门:蒸汽机改良3、交通部门:汽船、火车(三)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其他地区(四)工业革命的完成1、标志:机器生产完全代替了手工生产(机器实现了机器生产)标志了工业革命的完成2、时间:英国在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三、工业革命的实质(一)生产力的变革(二)生产方式的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三)组织形式的变革:工厂取代工场高考历史专题扫盲:第一次工业革命3/5四、历史影响(一)经济方面1、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生产和商品输出3、工厂出现并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形成4、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工业化成为历史潮流5、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二)政治方面2、进一步冲击了封建势力,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和扩展(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导致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4、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走向衰落,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资产阶级内部)(三)思想关系方面:三股进步的思想潮流1、自由主义:工业资产阶级(1)政治上:自由平等――体现了反封建等级和封建特权的要求(2)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体现了商品输出的要求对内: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产,要求由市场调节生产对外:反对贸易保护,要求开放市场高考历史专题扫盲:第一次工业革命4/52、社会主义:工业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3、民族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孙中山三民主义4、近代意识兴起:它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逐渐形成了近代意识。近代意识有: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变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四)国际关系方面: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建立(1)军政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加快,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基本形成(2)经济上: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开展商品输出,他们以廉价商品代替奴隶贸易,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重点分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一)历史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1、必要性: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扩大2、可能性:交通运输的发明,使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二)形成概况1、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2、形成途径:(1)政治上:通过殖民扩张,使广大亚非拉国家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武力)高考历史专题扫盲:第一次工业革命5/5(2)经济上: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