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鱼我所欲也》和《日知录》文言文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选自顾炎武《日知录》)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则祸败乱亡/国恒亡C.国乃灭亡/乃不知有汉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君将哀而生之乎小题2: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悍吏之来吾乡B.寓之酒也C.前人之述备也D.无案牍之劳行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6分)(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小题5: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参考答案:小题1:B2/5小题2:C小题3: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小题4:(1)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2)羞耻对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行巧诈之事的人,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小题1:试题分析:A.前一个“得”是取得的意思,后一个“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B.前一个“亡”的意思是死亡,后一个“亡”的意思是灭亡,意思相同。C.前一个“乃”的意思“就”,后一个“乃”的意思竟然。D.前一个“生”是生命的意思,后一个“生”是生存的意思。小题2:试题分析:“立人之大节”一句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A.“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无意义,不翻译。B.代词,代指山水之乐。C.助词,“的”的意思。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小题3:试题分析:“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的含义是“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即“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恶”(讨厌)、“辟”(躲避)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于”(对于)、“机变之巧”(巧诈之事)、“无所用”(没有地方用得着)这些字词翻译准确。[《鱼我所欲也》和《日知录》文言文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3/5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