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的真谛[2011-7-18:30:00|By:春暖花开]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吴文英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界讨论和交流的热点,谈到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提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课堂是否高效,教育者对高效课堂的讨论和探索、研究和交流,有利于我们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普遍重视高效课堂的研究十分重要,如何寻找到“高效课堂”的真谛,笔者就几个方面作简单思考。一、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对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专家的理论中看出,课堂教学,是一种手段,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重心,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由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曲解或误解,往往存在以下误区:1、忽视理论的实践性课堂有效性的理论,教师都能理解,但运用到实践时,往往走了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多见,为了追求课堂上的实效,老师一般都会启发式教学,但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希望学生马上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没等学生的思考,常常打断学生的思维,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高效背后扼杀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权利。2、致力教育的功利性有效教学的盛行,高效课堂的呼声,与现代教育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规定教学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有关。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校领导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势必要抓“高效课堂”,不抓高效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学校的升学率会受到影响。有效教学的提出本身就是服务于知识教学的,符合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强烈的升学功利主义,教育者还是陷入升学教育与育人为本相对立的陈旧思维模式。3、缺失教学的双边性有效性的一个标准不是我们的课堂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学得怎么样,学生愿意不愿意学,学习的热情是多少,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否是积极的,课堂结束了留给了学生多少主动思考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满足感是来自我们这堂课有没有完成预先设置的教学任务,还有就是自己课堂讲授的精神状态怎么样。而忽略了课堂的实际效果,课堂只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是一个旁观者,如果教师满堂灌的话,学生的连观众都做不成。课堂教学的单边性,束缚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措施(一)、精心进行课前设计和写好教学的反思。1、认真参悟单元目标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孤立地就课论课,而应结合单元重点,把单课的教学目标和单元的教学目标勾连起来。还应该有机融合三维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这三个纬度给孤立地分割开来,彼此融合渗透的。另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该从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出发。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前要认真备课,要吃透教材,要沉着、自信的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外的。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保持镇定,随机应变。课堂教学过程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方式,设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等等。3、及时记载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在上完课后,不能“一走了之”,应该及时把课堂中的感受、得失记录下来。反思中得出思想的火花,教学感悟给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长期坚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