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体积教学设计窦惠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二、情境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师: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发现其中的奥秘吧,来我们先看一下实验要求。(电脑出示)1、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人摆出一个长方体(尽可能不同)请组长给长方体编号(1)(2)(3)(4)2、看一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中。3、数一数:摆每个长方体各用了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是怎样数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填在表中。4、想一想:观察表中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数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谈一谈。长/cm宽/cm高/cm小木块的数量体积cm3长方体(1)长方体(2)长方体(3)长方体(4)汇报交流,实物展台展示。生:我们组发现:长方体体积与数出的小木块的数量相等。师板书:长方体体积=数出的小木块的数量生:我们组发现:长×宽×高=小木块的块数。生:我们组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三、操作探究师:现在老师想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一个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想一想该怎样摆?需要多少个?同桌交流。师:你们是怎样思考的?生:我们认为,长4厘米,每排要摆上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宽3厘米要放3排,高2厘米就要摆这样的2层。师:课件演示摆放过程,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生:我们看出:长方体中,长的厘米数与每排摆的个数相同,宽的厘米数与排数相同,高的厘米数与摆的层数相同。生: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实验探索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5)师:请同学们自学46页最下面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生: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师:板书:V=abh四、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师: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1、电脑出示例1: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交流,实物展示。2、看表计算: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五、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小木块的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窦惠兰1、在教法方面,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论证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令我为之感动。从本堂课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学、去做,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三组不同的长方体体积的大小,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即用若干个小正方体摆出长方体的活动,然后填表,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