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眉县职教中心李永哲《哲学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方法观,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打下基础。但目前中职学校的《哲学基础知识》教学误入两个极端:认为学生难以理解,为节约时间,干脆从教学计划中删掉;另一个是应付大纲要求,随便指定一个老师,照本宣科读读而已。从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任何步入极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认为只有上好《哲学基础知识》课,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的办法。那么,如何才能把这门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讲通上好,我认为应该先弄清楚现阶段《哲学基础知识》课教学中的几个实际问题:1.讲课内容过于宽泛,明显把《哲学基础知识》课当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失去了《哲学基础知识》课的性质;2.中职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对《哲学基础知识》课的重视不够;3.在教材的处理和应用上缺少哲学思想,即辩证法思想;4.讲授过程中不重视和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因素,只重理论知识的宣讲,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式可以缓解《哲学基础知识》课教学的压力,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哲学教学中得到普遍提高。第一、明白《哲学基础知识》课教学的任务,揭开《哲学基础》课的神秘外表。《哲学大纲》明确规定: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强化哲学知识的运用。也就是通过哲学教学,学生只是把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原理记住了,没通过哲学教学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这样的哲学教学是不成功的。所以,笔者认为教者和受教者先要明白在职业学校开设哲学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这样,师生形成互助便与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重要意义。另外,要在上一节课时,消除学生学习《哲学基础知识》课的思想障碍,把原来那种“谈哲学色变”意识彻底根除,利用有趣的哲学故事.哲学案例,把学生那种厌学思想带到教室,带到哲学课上。教育学生不要有畏惧上《哲学基础知识》课的心理,要端正态度,树立信心,进而揭开哲学课的神秘外衣,让《哲学基础知识》课变成催人奋进.为人类服务的一门重要学问。第二、讲清《哲学基础知识》课的起源发展,让学生对着一门学科有和整体认识。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是“爱智慧”的意思。在中国古汉语中“哲”还有“联名”.“智慧”.“贤明”的内涵。后来,人们把讨论最普遍道理的学问,称为“哲学”。从而让学生明白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归结起来,就是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如何,是回答其他哲学问题的出发点,其他一切哲学问题都是依附于这个问题的,都是在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进而让学生明白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明白哲学的两大方法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明白哲学“物质”与现实“物质”的区别和联系;明白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等这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个人实际情况是第一性的,计划个愿望是第二性的,如果颠倒二者关系,就会事与愿违。也可给学生讲一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泰勒斯.中国的孔子.老子等哲学家的故事,还可以运用寓言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揭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哲学智慧和形式而上学,唯心主义的错误。让学生把哲学问题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对《哲学基础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三、结合实用够用原则,降低知识难度,教好哲学规律.范畴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根据近年来教育部频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哲学基础知识》课是一门必修课。但要结合中等人才的知识要求:实用够用原则。也就是说,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有以下四点:一是挑选最基本的最原始的哲学知识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