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2维新运动的兴起1“”.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郑观应D.梁启超2.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D.动摇反对变法者的理论基础,加强变法思想的权威性3.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4.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特点是()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5.19世纪晚期,梁启超曾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后来又到湖南长沙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当时时务的主要内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外国利器,觅制器之理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6.1896年,《时务报》在上海创刊,该报()①以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为宗旨②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③促进了部分国人思想的解放④提出了全面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激进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严复《天演论·序》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论》材料三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完成:(1)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答案1.C2.D3.B4.D5.C6.A7.(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2)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8.(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3)材料二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材料三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