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功率》教学设计依兰县第三高级中学物理组杨洪伟【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2、P=W/t,P=Fv的运用㈡过程与方法1、P=W/t通常指平均功率,Δt→0为瞬时功率2、P=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工具】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教学过程】㈠、新课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功,共是否有快慢之分,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功的快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功的快慢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上的思考与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做功快慢的事例思考与讨论做功快慢的差异,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起重机甲在30s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高10m起重机乙在30s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丙在1min内把1吨的货物匀速提到10m高上述三种情况下,请思考以下问题: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不同方式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教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4、……(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㈡、新课推进一、功率的含义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板书)2.定义式:P=W/t(板书)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板书)4.单位:(板书)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板书)W→功→单位:焦耳(J)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换算关系:1kw=1000w1w=1J/s(板书)说明: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5.功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