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ǎn)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sù)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朗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zxxkw理解文意: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2、质疑,共同讨论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对……说说现在掌管事情用事务难道想做句末语气词只应当历史罢了说与……相比怎样以(之)为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开始和讨论议事非常,十分惊奇现在就为什么无实义迟于是拜见表顺接一词多义当以当涂掌事但当涉猎掌管应当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认为大大惊大兄了解认清见见往事耳见事之晚非常年长就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事完成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朗读并理解:1.课文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3.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涉猎,见往事耳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品析课文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孙权)(鲁肃)(吕蒙)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是如何劝说的?在文中找出句子,写出了孙权怎样的心理、神态?研习课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期望(关心)——方法、目的:不悦、责备(孙权)——现身说法: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语重心长)2.当鲁肃看到吕蒙的变化时是怎么说的?写出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吕蒙又是如何回答的?写出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在文中找出句子,并体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惊讶,赞叹反问句,轻松调侃中略带责备的自得、自信、自豪的语气(鲁肃)(吕蒙)(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长进惊人)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惊讶的神态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长进惊人。我来小结我来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才略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文章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写作特点感悟启示: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艰苦奋斗,勤奋刻苦,攀登学习的高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腹有诗书气自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使人心明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