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展示点评广州外国语学校杜良云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展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松开手、放宽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但是,一些教师还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把自己当作教学的主角,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放活课堂教学,创设开放的安全的课堂交流氛围,让学生开发和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在课堂上寻找问题、发表意见,引领他们敞开心扉、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学会生活,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做到爱护而不排斥,指导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固然不可少,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高目标,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实现。笔者在教学中发动学生当“小老师”,分组再现情境,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再点拨导思,给学生解惑释疑——每个目题都让学习小组上台展示他们课前预习所设计的课件、小品或其它活动,结合课本相应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共享政治课学习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思维品质。虽然学生在课堂展示中不一定能透彻地阐述课本理论,但一定能看到他们睿智的目光,像触角样探求着知识,一步步走近不曾认识的世界。学生对小组所阐释的问题没有疑问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再重复讲述;对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讲述不清、有误的知识,教师及时补充、纠正,在点拨、引导上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积极自觉地思考,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对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或利用学生所展示的课程资源,或从生活中引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探讨,探讨中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原则性的难以理解问题,则由教师自己讲解。通过25分钟时间的师生互动,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和浅近的语言启发着学生的新发现、新理解;而学生的每一次新发现、新理解,又在启发着老师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每一堂课不单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既开发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能力,课堂真正互动起来。只有互动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在讲授新课阶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彻底打破以往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旧的教学秩序,调节以往政治课教学中沉闷的气氛,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通过展示、点评,可以实现充分的积极思考、充分的多向交流,进而培养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言语沟通、交际、协调、合作等基本素质的“互动能力”,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实践证明,只有政治教师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理念,学生才能在情境导学、抽查交流、展示点评等环节荡漾出灵动的旋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