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首善镇中心小学伍晓宁一、教学内容分析《长方体的体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中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它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二、教学背景分析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册书的第二单元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本单元的前两课时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教材先提出一个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发学生思考。教材安排了三次比较活动,让学生分别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通过比较,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活动,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三、学生状况分析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的计算,学生对长方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的前几节,学生学习了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的认识,为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打下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重点是学生的实际操作及验证方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感受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和由来,经历猜想----验证----探究的过程,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方法学习数学,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的过程。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并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动手操作数学实验,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五、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七、整合思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情境,直观地展示学习内容,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