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凤翔县南指挥镇太南小学李刚721400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长方体(二)第三节《长方体的体积》。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三个栏目。“想一想”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这个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说一说”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大部分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1有了认识和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索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理念: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面向学生的实际;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六、教学准备课件,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七、教学过程2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1、(1)请你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体积是多少?(课件出示一些由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2)你是怎么想的?(3)小结:要求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2、出示一个长方体,问:谁能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一)、探究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同学们回忆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那么,猜想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宽、高…)出示课件,来我们观察一下与它的什么有关?(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开始动手操作。(二)、活动。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老师发的这一张纸,活动规则:四人小组,每人用不同的棱长是1厘米小正方体摆出1个长方体,组内四人的长方体尽量不同,然后记录数据完成下表,再共同讨论思考问题。3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小正方体总个数长方体体积/cm31234思考问题: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有什么关系。2、(1)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2)每层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3)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3、你能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能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吗?(三)、汇报:板书:(1)长方体的体积=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生练习说公式的推导过程。(2)在数学中,用V表示体积,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用h表示高。则可用V=a×b×h=abh,进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3)小练习:出示开课的长方体问学生,现在知道了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我们能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不能)为什么?(不4知道长、宽、高)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给出长、宽、高,现在你们能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笔做。共同订正答案。(四)、类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