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纸张大力士》教材分析:“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科学教育内容之一,且《纲要》中强调选材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和喜欢操作的物品之一。“怎样让纸站起来?”“站起来的纸谁又是大力士呢?”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个疑问。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以充分探索、尝试体验的空间,激发幼儿动手探索纸的欲望,让幼儿在玩纸中获得科学经验的提升。活动目标:1、让幼儿尝试操作使纸站立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不同造型纸的承重能力。2、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充足的A4纸、筐子、记录表、记号笔每人一个、胶棒。活动过程:一、大胆探索让纸站立的多种方法。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教室带了一些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想)那快跟老师一起拉个圈圈走,我们一起去找好东西。2、你们刚才找到了什么?(纸)(做回椅子)3、这么多纸宝宝躺在筐里多寂寞呀,他们想向解放军叔叔一样站起来,宝贝们,你们想想有什么好方法让纸宝宝站起来吗?(请幼儿自由说说)4、纸宝宝想要站得稳,就需要站得和别人的姿势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宝贝们赶快动手试一试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方法让纸宝宝站立起来。)5、集体交流讨论:1)通过操作之后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用折、卷)2)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哪种站立方式比较稳。小结:小朋友,刚才你们都开动了小脑筋,有的用折的方法、有的用卷的方法让纸宝宝站立起来了。纸宝宝很满意!可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呢!他们想成为大力士呢!二、探索不同造型的纸与承受重量的关系。1、幼儿自由探索纸的不同造型与承受书的重量的关系。1)师(出示记录表):小朋友请看,老师这儿有一张记录表,这张记录表就是用来记录谁是大力士的。看看这些纸宝宝站立的姿势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认识标记并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用垒高的方法把书放到站立的纸上。各别展示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摆放要找准重心并且要平衡。)3)分组操作:每组尝试用一种方法让纸站起来,并记录在站起来的纸上可以放多少本书。2、集体验证实验结果。展示幼儿记录表:说一说为什么都是纸,圆筒纸宝宝、瓦楞形纸宝宝,垒得书的数量却不一样呢?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一张纸,不同的造型1.折得越多,承受力就越大;2.重心越低,承受力也越大。三、谈谈纸的用途1、纸宝宝可真厉害,它可是大力士,请宝贝们想想我们做实验的这种大白纸换可以干什么(折纸、画画等)2、刚才我们做过实验的大白纸已经变成废纸了,老师可以把它变废为宝你们相信吗?可以把全班小朋友做过实验的纸揉在一起做纸球。3、我们带着纸球一起到教室外面去玩吧!三、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纸宝宝的其它不同站立姿势和承受重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