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详案)一、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活动,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代表人生岁月的纸条,最左边代表生命的开始,最右边代表生命的结束,每一格代表生命中的10年。1、请问:你现在几岁?过去的生命是再也回不来了!把这部分彻底的截掉!2、请问:你想几岁退休?把相应的退休以后的部分从后面截下来,就剩这么长了,这是你可以用来学习和工作的时间。3、请问:一天24小时你会如何分配?一般人通常是:睡觉8小时(有人还不止呢!)占了1/3,吃饭、休息、聊天、上网、看电视、游玩等又占了1/3,其实真正可以工作有生产力约8小时,只剩1/3。将剩下来的时间分成三等份。并把2/3休闲娱乐的时间截下来,与退休的那一段加在一起。4、比比看。将剩下的可以用于学习、工作的只占1/3的时间,与退休、睡觉、休闲娱乐的时间相比较,并请思考一下:您要如何用1/3的工作时间赚钱,提供自己另外2/3的吃喝玩乐及退休后的生活(还有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的费用哦!)5、想一想。请问:你现在有何感想?二、品读课文。有的同学从中知道了可以用于学习工作的时间非常的少,懂得了要要珍惜时间;但也有同学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个结果不足以让人信服。那么,到底我们的时间是怎么流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散文《匆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请同学们以一名中职学生的角度重新品读这篇散文,看看是不是有新的收获。(一)重温课文。首先,请欣赏配乐朗诵《匆匆》。(二)整体感知。1、深情并茂的朗读让人陶醉,整篇课文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篇抒情散文,倾吐了作者眼看着时间白白流逝,自己却少有作为的郁闷情怀。2、课文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出现了几次?)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叙述的呢?以燕子、杨柳、桃花做时间的反衬,引出中心话题。话题引出后,接着追寻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的踪影,发现已无声无影,产生了恐慌和痛惜之情。然后,冷静思考,日子是怎样逝去的呢?于是,作者以一天为例来描述日子流逝的具体形态。最后,发出了“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的愧叹,表达了作者不愿意虚度年华的思想感情。1(三)品味语言。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勾划出你认为写得最优美、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参考答案:以燕子、杨柳、桃花等大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为例,反衬自己无形的日子,写得形象生动,突出时间的宝贵。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参考答案:①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日子是不是也是这么渺小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算一算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真正用来学习语文。一年有365天,你有寒假21天,暑假56天,减去这77天,还剩288天;你可以享受元旦、春节等公众假日,减去这10天,还剩278天;你有42个双休日,减去这84天,还剩194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用在学习上,减去这130天,还剩64天;你每天用于学习的8小时里只有1/10的时间花在语文上,这样一年下来,真正用在语文课上的学习时间只有6天!365-77=288-10=278-84==194-130=64(天)64×1/10=6.4(天)6:365③看着这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可以引用课文中哪些词语来表达我们的心情?用“头涔涔”具体写出了“我”恐慌的神态,用“泪潸潸”具体写出了伤心的样子。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参考答案: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笔触细腻而独特,展示了日子在生...